梅岡城故事 — 灰色的世界

けん
Jan 24, 2021

--

前言

大家都說,入伍之後可能會很無聊,所以就開始著手帶一些書進去看。第一個禮拜帶了兩本:梅岡城故事以及語言哲學。後者幾乎是看不太下,因為我太容易被其他人的聊天內容給吸引過去,所以實在無法讀下語言哲學需要主動專心閱讀的書籍。

梅岡城故事則是小說,基本上跟著情節發展走,就能夠讀完,不太需要主動專心理解當中的內容。並非說此故事沒有值得深入了解的地方,只是小說比較容易在干擾較多的情況下讀完而已。曾有親戚瘥我國小的時候,借我此書閱讀,然而當時覺得故事無趣,所以也沒能讀完。藉這次機會,完整讀完這本小說

以前面對小說(故事)的態度是:好看是必須的,也必須帶給讀者一些啟發,對我而言,所有的小說都應該是某種形式的「寓言故事」。大概是國中讀過雪國,高中讀完擊壤歌,才漸漸覺得似乎不一定需要「啟發」,好看本身就是閱讀的理由。不過身為不太容易共振的人,找到對胃口的作品已經很難了,所以也就沒在意那麼多,能讀就讀。

目的

面對文本,我們當然可以順著作者安排的路線下去走,利用自身的觀念,串起路線上所見的事物,建構作者想提出的觀念,同時挑戰讀者原有的價值觀。然而也可以針對路線上所見的事物,留下許多的「疑問」,將這些疑問統整,並重新建構一個理論釐清所能釐清的疑點。過往的我只會使用前者的方法,而後者則是從女友身上偷學來的,雖然過往也曾做過文學批評的小研究,但完全不是這樣的路徑。

此篇文章的目的,主要就是紀錄下書中出現的疑點,並且試著將個別疑點串起來,形成殘破的地圖,為未來的自己與別人留下一點紀錄。

故事

本書的時間段拉得蠻長的,大概有兩到三年左右,(在我紀錄的時候,才發現原來這本書的時序橫跨這麼久),從主角上小學之前到小二左右的時間。故事線主要為二:主角、主角哥哥與鄰居三人都在想著要引隔壁住宅的家裡蹲走出大門;父親為敏感官司的被告辯護。

這兩個故事線看似互不相關,但不僅在情節上緊密相依,我相信在解讀作品上,絕無法忽略此二事件共同暗指的核心議題。在引出家裡蹲的部分,主角們一開始認定「家裡蹲是不是被關在房子?」,隨著時間轉變為「家裡蹲是不是主動不出門?」。在辯護的部分,主角一家人都因為父親為黑人辯護,因而被大眾以有色眼光看待,更是有人在主角面前以難聽的稱號取笑主角父親。反觀主角父親本人,對於這些流言蜚語都嗤之以鼻,全然不放在心上,更令他煩心的反而是如何教育兒女面對這樣的窘境。

案件所帶來的影響,無疑地呈現了世俗眼光與法律道德的緊張關係。法律道德相信人都擁有相同的權利,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一樣的,即便是黑人,也應該在明察秋毫之後,給予合適的審判過程,得到應有的判決結果。世俗眼光則是大眾存有的既定印象,大眾的範圍不限於特定一類人而是一個模糊卻概念上存在的群體,這群體共同擁有的某種直覺。主角一家遭遇的壓力與陪審團給出的結果,正是這樣的直覺所帶來的行動結果。主角的疑問轉向,更是一個強烈的暗示,說明世俗眼光與法律道德的確存在緊張關係。因為隔壁家的家裡蹲,也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眼光,而主動選擇不出門。

若我們的分析停於此,則無從回答作者一家三口在審判前夜所經歷的事件:一群人在半夜到監獄,想要以私刑方式處理掉黑人被告,但作者嘗試與其中一人建立友好關係,提起對方可能有興趣的話題,包含與自身有關的繼承議題以及他的兒子,最後阻止了悲劇的到來。

作者父親在隔天的早餐說:「……暴民總是由老百姓組合的……這正證明 — 一群野獸也能被組織,只因為他們還是人……」

作者父親的發言,為我們的分析提供更合適的路徑:世間並非黑白分明,用一條線分割,也不是光譜的關係,而更像是稜鏡,在變換角度時總看見不同的面向。

心得

這是一本灰色的小說,並非故事很灰暗,而是故事嘗試呈現事情的多面向,不存在非黑即白的情況。

整體來說,我不覺得我有「看懂」,因為有很多疑點可以討論與思考。不是很懂每個角色出場的理由,也不懂到底誰算是知更鳥,看到有人說瘋狗也是某種象徵。最重要的是,在最後的動作戲碼,我根本沒辦法在腦中建構相關畫面,也不清楚到底那一段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。

其實有想過,要將這本書與Lon Fuller的法哲學理論做連接,思考主角父親所堅持的法律內在道德,反倒成為了他自身堅持的道德,而法律的效力則由此而生。成為了法律有效的依據以及人們行為的準則。但我覺得在書中這部分的討論實在不多,沒必要這樣多生東西,倒不如好好地梳理自己看到的東西就好了。

--

--